社区领航者 群众贴心人
—记古丈县人大代表、古丈坪社区党总支书记 刘立新
古丈县古阳镇古丈坪社区,一个充满人间烟火的地方,一块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热土。这里有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的身影经常穿梭于社区的大街小巷,他的故事传颂在百姓的口中心间。他就是连续四届任县人大代表,任古丈坪社区党总支书记的刘立新。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世界。
一、扎根基层,矢志不渝,用心服务社区居民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1964年出生的刘立新,早年在建筑公司、电力公司工作。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潮,大力发展私营经济的春风吹进古丈这个山区小县。头脑活络的刘立新同志于1995年创办了“留心汽车修理厂”,这在当时算是一大创举,汽车修理厂不仅生意红火,门庭若市,而且还安置了25名下岗职工再就业,生意做得顺风顺水,不久“古丈县栖凤湖出租汽车有限公司”也就水到渠成建立起来了。
时间来到2007年,在“汽修厂”“出租汽车有限公司”生意如火如荼之际,刘立新同志被选为县人大代表,两年后又当选为古丈坪社区党支部书记,主持社区工作。新的工作岗位为他打开一个全新的视野。社区的和谐稳定、党和政府的重视,群众的殷切期望,这一切就成了萦绕在刘立新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印记。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斗争,他做出了人生的重大决策,他毅然决然的放弃自己经营效益良好的两个企业,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社区的各项工作中,将自己的命运和社区2916户、9841人放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矢志不渝、无怨无悔。
十多年过去了,古丈坪社区的各项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今,如果说古丈坪社区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无凝,刘立新就是那一抹最为耀眼的色彩。“刘书记这人踏实、尊老爱幼,哪家有事,他都会热心帮忙,任劳任怨。”这是84岁的老党员向桂发对刘立新的评价、褒奖之情溢于言表。
古丈坪社区成立于2003年,是该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辖区面积1平方公里,管理了大半个县城,这里常住居民2916户、9841人,流动人口3199人,由于社情民情相当复杂,刘立新常年穿梭在社区的大街小巷: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社区群众亲切的称之为“新哥”。社区有个退伍军人刘朝军,他十六年如一日照顾生病卧床的女儿,十六年坚守父爱不离不弃。刘立新听说后,多次上门送钱送物,利用不同的机会为他拉来赞助。社区有位80岁的孤寡老人黄东耀。刘立新几乎每周都要去探望,老人的吃穿行,都被他“承包”了,直到老人2023年7月去世,老人的丧葬后事全部由他负责,按照老人的遗言,将老人的骨灰抛撒好。类似被他照顾的居民还有不少,深得居民信任。社区居民白事都请他主持操办,他每年还资助几户困难学生读书、就业。在刘立新的带领下,社区成立了几个“为民服务小分队”,他亲自带头,无论炎炎夏日,还是寒冷冬夜,只要居民有需求,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记得2018年的冬天,社区有位孤寡老人家中水管爆裂,刘立新得知后,立即带人赶到现场,亲自上手修理,确保老人生活不受影响。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刘立新同志确实是无日无夜上门摸排、细致解说、宣传教育。特别是在三道河廉租房小区的摸排中,刘立新发现一名叫石林新的老人屋外放有一尼龙袋装的废弃口罩。经了解得知老人是间歇性精神病患者,平时以捡垃圾、收废品为生。老人认为口罩还可以用就捡了回来,但疫情期间,废品店不营业,只好收集堆放在过道、走廊,致使整个楼层臭气熏天、异味严重。刘立新当场对其进行了说明、劝导,并销毁了口罩,及时排除了隐患。事后,老人也是感激不尽。整个防疫期间,刘立新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志愿者等组建了30余人的“突击队”,累计排查8051人,发放宣传资料3500余份,排查出有湖北旅居史人员51人,移交县直及镇、村重点管控14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年来,刘立新同志被国家卫健委、全国老龄办授予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并先后获得“湖南省孝亲敬老之星”;“湘西州社区建设先进个人”、“湘西州五一劳动奖章”、“湘西州劳动模范”、州工商联优秀会员”;获“古丈县经济发展贡献奖”古丈县优秀共产党员”、“古丈县优秀人大代表”等县级奖励无数。
二、履职尽责 为民代言 肩负使命敢于担当
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刘立新同志深知自己肩负责任和使命。在履行代表职责的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倾听群众呼声,积极为民代言。在连续四届担任县人大常委会代表期间,他提出的建议和议案涉及到社区治理、民生改善、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为推动社区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心系群众、关注民生。刘立新同志自当选代表的那一刻就十分关注社区居民需求,了解群众所想所盼。他深感作为人大代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自己加强学习,积极履行代表职责的同时,参政议政,广泛联系居民群众,听取居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辖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为社区居民办事亲力亲为,他积极主动反应社区民情民意,为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勤勉敬业,担当作为。一方面刘立新同志自任职以来认真学习、忠实履责。他积极参加县镇人大代表队的法律法规培训,掌握《宪法》《选举法》《代表法》法学知识,掌握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工作方法。另一方面是“热心为民办好事,心系百姓办实事”的群众意识,心系大局,服务发展,善始善终参加县、镇人大的活动,参与县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规划、城市背街小巷道路硬化、亮化,县城治理、文明创建等工作调研,并结合本社区的实际工作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他十分注重收集民意,了解民愿;他平均每月接待居民来访120余人次。他提出的《关于加强保护古阳河内生态环境资源的建议》,《关于更换县城居民户籍及住户门牌号的建议意见》《关于巩固五社联动成果、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等多个意见和建议均被评为县“优秀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并予以采纳,刘立新本人多次被评为县优秀人大代表。
改革创新、敢于突破。一是在基层治理中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在政策倡导与法律保障方面,刘立新作为人大代表积极参与主动介入,深入调研和了解社区治理的实际需要,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推动相关法规的完善,为社区治理提供法律保障,确保各项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在能力建设和人员培训方面,刘立新利用人大代表身份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并积极引入外部资源参与进来,为社区治理提供帮助和支持;在居民参与和宣传推广方面,刘立新以人大代表的名义与人民群众密切沟通联系,了解他们的诉求、需求,引导群众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同时还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社区治理的理念、成果,增加群众的认同感、归属感;通过创新联动机制,社区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古丈坪社区被省民政厅授牌“2023年全省基层治理创新试验单位”。《人民论坛》《人民之友》《新湖南》《红湘西》等新闻媒体多次进行报道。二是在环境治理中,担当作为,让社区环境焕然一新。按照国家建设文明城市要求,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努力提高居民素质。古丈坪社区在刘立新代表的带动和推动下,积极参与和改建基层治理设施建设,一是多方筹集资金,排除各种困难、维修社区沿河风光带和公共厕所等,极大的改善社区环境。二是积极参与灾后重建、绿化、美化公路、街道建设,积极参与县城文明创建工作,开展“垃圾桶换颜上岗,为双创助力添彩”活动。社区共投放280个分类垃圾桶,把“新时尚”变成“新习惯”。他亲自规划设计,亲自动手带领社区居民开展环境整治,种植花草树木,使社区环境焕然一新,社区居民宋大爷说:“以前小区脏乱差,现在变成文明小区,多亏了刘书记”。三是在基层服务中,以人为本,把党和政府的人文关怀送给千家万户。当今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的时代,社区养老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为了筹办古丈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刘立新时常穿梭一线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71岁的刘光翠老人因肢体残疾,导致家庭缺乏劳动能力,生活困难,收入微薄,因而踏上上访之路。刘立新了解到刘光翠老人是改制企业未安置的职工,于是刘立新主动找到有关部门,协助解决了这一问题。此后,刘光翠老人千恩万谢再也不上访了,安心住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了解决社区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的问题:刘立新同志积极协调资源和县幼儿园合作,在社区负一楼举办了“妈妈学校”灵活举办“四点半课堂”,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这样社区的综合照料中心就成了“一老一小”温暖归宿。党的政策温暖、政府的人文关怀就通过社区这个窗口像太阳一样照耀千家万户。
三、党建共建 凝心聚力 示范引领效果明显
刘立新同志自担任县人大代表并任社区总支书记以来,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十多年来,他坚持把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持续激发基层党组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社区事业高质量发展。
组织建设坚强有力,战斗堡垒夯实筑牢。社区始终将“三会一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石,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社区有居支两委成员8人,党员135人,每年发展对象1名,积极分子2名,后备干部2名。组织生活正常,班子团结夯实,工作制度健全,阵地建设规范,先锋模范作用凸显,社区先后获评国家级奖励“全国敬老文明号”“全国科普示范社区”以及省级“湖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
组织生活深耕细作,“三会一课”与时俱进。为了加强党员管理,社区常年对党员实行“积分制”管理。“积分制”就是要求党员干部把老百姓烦心事、揪心事当成自己的分内事,一件一件的去做,一分一分的去积,把鲜艳的党徽散落在人民群众的沃土中,生根发芽,开枝散叶。实现了组织生活制度化安排、规划化管理、长效化监督和创新化发展。新时代的“三会一课”也不断与时俱进,除了传统请抗美援朝老战士、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上微党课外,还创造性地把党员全部带到延安革命老区“感受红色情怀、追忆革命精神”;历时三年,四易其稿,精心组织编写《中国共产党古阳镇古丈坪社区组织简史》,让全体党员深刻领悟党的初心和使命。
党建赋能有力有效,基层治理创新发展。一是带领社区居民集资兴建综合服务楼,使社区办公面积大为改善,由原来的650平方米增加到1965平方米,固定资产对外出租每年收益30万元,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由原来的18.1万元增加到108万元。有效解决社区经费不足运转困难的问题。二是社区成立集散劳动力服务中心,场地面积41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人集中。2023年社区升级改造为标准化零工市场,市场设备齐全,冷暖空调、书籍、桌椅、招聘用工信息、技术特长、职业介绍一应俱全,2023年被湖南省工会授予“百优驿站”称号。三是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新模式,从2022年7月到2023年9月开展为期一年多“五社联动”实验试点工作。“五社联动”以辖区三只支部为堡垒,135名党员为“旗帜”,汇集五种社会力量,建立关爱服务体系,先后开展五次“点亮微心愿”活动,共投入48万元,让社区286个家庭515人的留守儿童、留守妇女、残疾人、老年人、困难居民等不同程度的得到帮助和关爱,同时还创造性创办了社区信息化智能处理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掌握社区居民动态,而且还为社区弱势群体接受帮助提供一个平台,为县城广大爱心人士献爱心提供一个渠道。四是建立普惠制关爱体系,使社区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社区建立失业人员信息管理平台,登记人员391人,积极向县直部门争取公益性岗位116个,社区主持成立了家政和保洁两个服务公司,先后安排100人就业,每年为社区集体经济还贡献12万元。社区为480人解决最低生活保障。自2021年来,共为低保、残疾、困难家庭发放帮扶资金510余万元。使社区的不同阶层,都能享受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红利,都不同程度的有获得感、认同感,从根本上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刘立新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个人奋斗的历程,更是一部生动的基层治理实践教材,他既是社区的领航者更是群众的贴心人,他的身影是社区最坚实的依靠,他的行动、是社区最温暖的力量。他用行动告诉我们:伟大源于朴素的坚持,成就来自平凡的积累。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看到了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人生的壮丽篇章。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粒种子,只有在为人民服务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才能开出最绚烂的花朵。
(作者 古丈县司法局 向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