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镇城南社区:代表履职向前站 服务群众不断线

作者:龙万好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8日 来源:花垣县融媒体中心

“多亏孙韬艺代表呼吁,我们这些搬迁户才能在这里打篮球、跳广场舞。”10月27日,一群老年人在花垣镇城南社区新建篮球场上舞步翩翩,笑语欢歌,舞蹈映照出她们的快乐与自信,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温暖与美好,这是花垣镇城南社区人大代表履职的一个缩影。

花垣镇城南社区人大代表联络室(本组图片均由通讯员提供)

花垣镇城南社区人大代表联络室成立于2022年,履职范围覆盖城南廉租房、边城家园等11个网格,服务居民1791户10400人,共有县、镇人大代表5名。近年来,城南社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服务群众的作用,积极探索创新代表履职新模式,使代表倾听民声民意,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架起党群“连心桥”,实现代表履职向前站, 服务群众不断线。

召开座谈会征集诉求

标准化建室,以“代表认识群众”为“基”,筑牢干群关系。

坚持便民利民原则,把联络室与“社区共治”结合起来,打造“一站式”服务窗口,室内制度上墙,包含进室代表组织架构、接待流程、工作计划、工作职责、主要任务、受理范围等内容。进室代表通过网格微信群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广泛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通过“三个到位”工作法(即走访前通知到位、走访中态度到位、听诉求耐心到位),引导代表“迈开腿”走入群众中间,“张开嘴”问居民冷暖,“敞开心”联系居民感情。2024年4月13日,社区收到紫竹园小区居民杨某某和石某某两家地界纠纷。据了解,这是一起通过司法和法院判决都没有解决的纠纷,社区书记、县人大代表孙韬艺充分发挥基层调解作用,从细处着手,在实处用力,主动出击,深入了解情况后,耐心劝说当事人要注意邻里和谐,方便别人也是方便自己。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在得到部分经济补偿的同时石某某做出让步,同意杨某某修围墙,全力提升了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筑牢干群关系。

入户检查食品安全

规范化治理,以“群众认识代表”为“桥”,当好群众贴心人。

坚持为社区治理“穿针引线”,开展“讲理论、说政策、强履职、展风采”系列活动,组织代表履职尽责、上门调解,用心用情当好群众“贴心人”。为居民提供诉求征集、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困难帮扶等多层次、精细化服务,解锁“共建共治共享”幸福密码,让联络室真正成为居民的连心桥、直通车、减压站。今年1月份,四方井路网格长在巡查中发现一名流浪汉住在四方井桥下废弃房子,其生活用品及捡拾的垃圾到处堆放,异味四散,影响当地居民生活。网格长及时把这一情况报告给社区,社区立即启动网格“1+N”联动机制。联系人大代表、民警、城管队员一同前往。人大代表购买了水、面包等食物,采取关怀、谈心、沟通方式了解流浪汉情况,及时联系到他家人并送其回家。

为困难户修缮房屋

贴心化服务,以“代表群众互识”为“翼”,办好居民关键事。

坚持“线上”“线下”并行、“实体”“网络”互补,把联络室建成解民忧、纾民困的“直通车”,全面打通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公示代表联系卡、设立人大代表联络室的方式,提高居民对代表的知晓度,鼓励居民“有困难找代表”。 今年1月,城南社区公租房迎来了129户搬迁户,居民入住社区后,大家进入了陌生的环境,想要快速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渴望有滋有味生活,尤其是日常的文体活动。他们把这一需求向代表反映,代表呼吁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增添配套运动设施场所,助力搬迁居民过上更加健康幸福的生活。运动场建设完成,不少居民通过打篮球、跳广场舞交了新朋友。6月,受极端暴雨天气影响,边城家园小区困难户周大妹家“屋里打伞、屋顶漏雨、堂屋积水”,县人大代表孙韬艺、龙绍锋闻雨而动,向前一步,冒雨为周大妹进行漏雨修缮,切实解决困扰居民的“心头病”,努力把一件件民生实事办到居民心坎上。2024年累计接待群众250余人次,为群众办实事125件,调解矛盾纠纷50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