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塘街道人大助力西红柿产销两旺

作者:周明斌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13日 来源:龙山县人大办

  “我们红岩寺种植的大棚西红柿都是无公害的,品种、个头、口感都很好,根本不愁销路,西红柿一摘下来,就会被外来菜商贩们一抢而空,大车大车地拉走……”6月12日,在华塘街道皇仓社区红岩寺片区的大棚无公害西红柿种植专业户魏义胜家里,他一边安排农民工将刚摘下的大棚西红柿进行分类装箱,一边喜滋滋地告诉笔者。

 

  今年48岁的魏义胜,曾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地打工,回龙山后在城里做过生意。前几年,他回到社区里当选为社区主干,同时也当起了“职业农民”,在华塘街道人大工委的扶持下,创办了“红岩寺大棚西红柿种植专业合作社(蔬菜协会)”,带领同红岩寺片区200余户村民建起500余座蔬菜大棚,种植进口大棚西红柿(夏星一号、粉泽2号、蓓蕾、紫玫瑰、石榴红),套种一些甜瓜、香瓜之类作物,走出一条大棚西红柿致富路。

 

  从买卖人变为“职业农民”,全得益于华塘街道人大工委和人大代表的支持和帮助。“华塘街道人大工委每年组织街道农技人员(农业专家),都深入各个社区举行新型农民培训,出资让我们外出学习考察,免费为我们提供种子,从农业技术部门请专家来教我们如何建大棚、如何种植大棚西红柿……”魏义胜说通过学习,他发现种植大棚优质果蔬效益非常好,“建大棚投资10万元,种植西红柿,套种香瓜、甜瓜,两年就可回本。该街道人大工委积极建议街道办事处还为部分缺乏资金的农民办理财政贴息贷款,农业技术专家指导西红柿种植、管理技术,这也让我们老百姓吃了‘定心丸’。”

 

  2016年10月,华塘街道人大工委帮助魏义胜通过土地流转获得40亩耕地,建议其建起78座温室大棚。“我们种的是进口西红柿新品种,种植环节比较繁琐,柿苗从小到大都要悉心照料,每道工序都马虎不得,就像照看幺儿一样的。”魏义胜说,11月份开始育苗,12月底移栽入棚,第二年3月初打尖、吊绳、整枝、授粉、灌溉、采摘……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忙活儿,“这个品种的西红柿适合在大棚里种植,但是对温度、湿度要求比较高。”说起大棚西红柿种植,他头头是道,念得好一本西红柿“经”。

 

  红岩寺大棚西红柿供不应求是因为品质好,合作社按照标准化种植模式种植,制定了一套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从建棚、施肥、育苗到采摘,都按标准生产,蔬菜苗进棚早、品种好,药用量低。“品质优自然销路畅,湖北恩施、重庆黔江、贵州铜仁的菜商都来这里拉货,各个超市售价在每公斤8元以上。长沙市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上海江桥蔬菜批发市场供货商也来过我这里,与我们签单,我们每天给他们供应5-10吨。”说起大棚西红柿销路问题,华塘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黄先林喜上眉梢,“只要东西好,质量过硬,根本不愁销路!”

 

  “我家在人大代表邓娜的帮助和支持下,建了8个温室大棚,跟着合作社一起种植新品种的西红柿,5亩大棚种了20000余棵苗,每亩的产量在8000公斤左右。”社员姚春燕欣喜地说,“新品种西红柿不仅个头大、产量高,而且品质优、口感好,收购商争相前来收购,目前收获的西红柿供不应求,按照地头价每公斤7元的均价,收益能有10万元。”

 

  对今后的发展,魏义胜充满了信心,下一步,将提高大棚蔬菜的科技含量,注册“红岩无公害大棚蔬菜”商标。华塘街道人大工委建议华塘街道为红岩寺群众再新建200个温室大棚,基本上实现“家家有大棚,户户有产业,人人有事做,个个有钱赚”的模式,带领全社区农户共同致富。(责任编辑:那萨)